合影:左巨晓林右潘义红 四月的邯郸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城铁公司装备分公司的管理人员暨产业工人培训班如期拉开帷幕。学校操场上,警校学生的口号嘹亮,英姿飒爽;报告大厅里,掌声阵阵,精彩纷呈。
城铁公司装备分公司五十多名管理人员与现场产业工人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全国劳模巨晓林的授课。平易近人的巨晓林娓娓道来,讲述着他的成长历程和工作心得。
巨晓林1987年来到集团公司。从使用附加线滑轮新挂法加快施工进度开始,到使用水平尺卡控,经纬仪校正,再逐步到如今高铁H型下部螺母调整,几十年间不断探索、研究、创新,期间进行的技术改革多达146项,在为企业和电气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他以“晓林精神”引导了几代铁路人和电化人,激励着他们拼搏奋斗,前仆后继地在轨道交通建设、高铁建设事业中创新奋发、奉献人生。
巨晓林也深情回忆了劳模前辈对他成长的深刻影响。他刚上班时,在秦皇岛与一公司三段铁道部劳模戴春荣在一个工作项目中有过交集。戴师傅是公司履带吊车司机,在那个计划经济未普及的年代,履带吊是铁路吊装立杆的设备,工作原理与普通汽车吊一致,不同之处是履带吊可以放到铁路平板车上,在作业时由秦岭160型轨道车牵引铁路平板车到施工现场,再由戴师傅操作履带吊进行立杆作业。由于铁路轨道平车空间受限,悬挂减震弹簧造成平板晃动,当时履带吊吊臂控制范围、吊装重量未安装传感器,操作完全靠司机个人经验技术,履带吊的立杆作业对司机业务技能、经验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会造成侧倾或翻车。
戴师傅的技术是当时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业务精进、技能突出,经常迎难而上,破解难题,并不断挑战新高度,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记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戴师傅是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楷模,在他的精神引领下,巨晓林主席逐渐成为了我们这个年代真才实干的楷模。
戴师傅在京秦线项目部工作时,开的还是那台曾经创造过无数辉煌纪录的履带吊车。他每天都提前到岗检查整备设备。在施工作业时,除了吊杆作业,一有时间便向徒弟李夏平传授一些操作经验和技能,并为他答疑解惑。戴师傅总共带了两个徒弟,他们在后来的工作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戴师傅退休的那一天,专程来到一直陪他转战各条铁路线的履带吊上,像往常一样换上工作服,注视着陪伴着他一路南征北战,创造了无数奇迹,为铁路建设事业立下丰功伟绩的履带吊车,充满了不舍,带着徒弟又将各部位做了润滑,并给发动机加了机油。60岁的他在履带吊上爬上爬下,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劝戴师傅:“都退休了别忙活了!”但戴师傅很坚定地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他以第一代电气化劳模的精神,指引着无数电化人前行的路。
而接过接力棒的巨晓林主席不负众望、勇担重任,同样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以工匠精神告诉我们,在任何工作上都要敬业、专注、精益、创新。他用平凡、朴素的话语告诉工班长们,管理不是复杂的事情,作为一个班组长,处于一个兵头将尾的位置,要有婆婆的慈心,爷爷的耐心,妈妈的爱心,爸爸的严心,老师的知识,大师的技术,班组的干将,裁判的公正,工作的榜样,领导的魅力。他用最家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也用平凡的语言讲出了当好班组长必备的能力、素质和智慧。
城铁公司机械装备分公司从无到有,历经十载,步入邯郸,要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摸索、创新,将在轨道交通领域机械化施工、智能化建造方面有所作为,一展宏图。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巨晓林在大家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工匠精神的种子。这些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春风里的这堂培训课,意义深远,它是工匠精神传承和升华的一个缩影。新老城铁人将劳模精神薪火相传,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为城铁装备谋生存求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潘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