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畅客都建精品 苏区融湾架长龙

—— 二公司梅龙高铁项目建设纪实

字数:3,006 2024年07月10日 要闻
梅龙高铁五华牵引变电所 刘媛媛 摄

  梅水悠长,山歌飘扬,青山含黛,四野葱茏。
  2022年夏天,二公司建设者来到梅州,这个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广东省唯一全域纳入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开启了“精品梅龙,通畅客都”的先行之路。
  客都牵手“大湾区”
  古朴的围龙屋,激烈的足球赛事,精致的客家美食,崛起的嘉应新区……一方秀丽水土,一域勤劳人民,安逸舒适的“慢生活”,粤东发展的“加速度”,“世界客都”、苏区热土、叶剑英元帅的故乡,烙印在梅州这座城市上的印记,因其相对闭塞的交通,而显得不那么“声名远扬”。
  一直以来,只有一条梅汕高铁肩负着梅州与外界的衔接,自梅州出发无论去哪,都要绕道汕头。从二公司驻地广州到梅州不过400公里、4小时车程,乘坐高铁,竟也要将近4个小时。
  交通,成了制约梅州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建梅龙高铁自梅汕高铁梅州西站引出,途径梅州市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和河源市龙川县,终至赣深高铁龙川西站,是广河梅通道和龙(岩)龙(川)高铁的组成部分,长三角经海西经济区联系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辅助通道,建成开通后,梅州到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最短通行时间将缩至2小时左右。
  梅龙高铁正线全长仅93.982公里,(下转2版)  (上接1版)对于其350公里的设计时速而言似乎不值一提,但却使梅州通过赣深高铁的重要枢纽河源,实现了客都与湾区的“牵手”。
  精品梅龙的“三大胜仗”
  梅龙高铁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拿下了管理、效益、创新“三场大仗”。
  进场伊始,项目部结合实际编制了安全、质量、环保、职业健康等5项管理实施细则,实现了管有“章”、理有“法”。组织开展综合检查24次、专项检查31次,发现解决现场安全隐患问题192条,监督指导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技术交底标准和安全操作流程,有效保障了现场施工质量安全。根据施工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开展岗前(复工)安全教育、营业线施工专项培训、防暑降温安全专项培训等培训共计113次、2637人次,开展质量安全红线专项培训、工程线施工安全专项培训、送电前安全专项培训、联调联试施工安全专项培训等专项培训共20次、1941人次,为施工生产稳定夯实基础。
  锚定“效益提升、价值创造”理念,梅龙项目部狠抓经济效益全面提升。项目经理赵宗宝以物资采购为例介绍到:“采购供应遵循‘源头把关、过程控制、精细管理’原则,我们积极推行物资集中采购试行工作,对部分技术规格低的物资同兄弟单位进行联合采购,电缆桥架、电缆支架、接触网铁坠砣、地脚螺栓、防静电地板等,达到‘以量换价’的目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则实行“领料预警制度”,建立有权领料人,当物资发放量接近限额80%时,项目部向作业队(班组)和外协队伍发出预警,禁止超限额领料,并分析超限额领料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截至目前,梅龙项目部物资采购总额为21790.9648万元,较概算金额降低13%。
  打好“管理仗”“效益仗”的同时,项目技术人员将目光投向了自动化减人、自动化换人的技术革新。项目部成立“樊元昊职工创新工作室”,探索“高铁隧道自动智能测量系统”课题,申请了《一种隧道槽道检测方法及检测机器人》 《一种隧道开槽机及其使用方法》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过高铁隧道槽道自动智能测量系统的研究,采用智能化机械操作,降低了工作强度,减少了作业人员使用,提高了安装效率。作业人员由人工安装的7人减少至2人,每组槽道的检测时间由原来10分钟降低至5分钟左右,隧道槽道检测机器人作业能在上砟前快速进行,减少了梯车人工登高的安全风险,每条公里槽道能够节约人工成本约0.2万元。
  粤东精品,再创佳绩
  2021年12月10日,位于京港高铁大通道最南段的赣深高铁开通运营,广东河源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而助力“苏区融湾”的,依然是同一支项目管理团队。
  “‘速行动、抓落实、保质量、抢时间’,打造‘钢班子、铁队伍’!”
  同样的理念,在粤东两条运输通道上传承。
  站前移交滞后、台风天气影响,梅龙铁路的施工进度一拖再拖。为了将站前滞后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梅龙项目部多方协调,最大可能创造有效作业面,建立动态施组,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物资、机械提前协调到位,施工一线更是抓紧一切缝隙饱和施工,想方设法抓进度。
  广东的夏天格外漫长,烈日和大雨交替打响“炙烤模式”和“蒸煮模式”的车轮战。
  2023年8月,盛夏伏天,接触网支柱组立迎来大干高潮。
  天刚蒙蒙亮,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挣扎着不肯起床,接触网二队的队员们已经坐上开往现场的车,司机播放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队长崔亮一边剥着刚从食堂拿的鸡蛋,一边和他的队员开玩笑:“吊车到位了,今天咱们三组一块儿干,比比谁立得杆子多,晚上回来加鸡腿!”
  多区段同时组立,这个尝试被仅有5个人的接触网二队戏称为“队内劳动竞赛”,而这场“劳动竞赛”也是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起吊、对位、上螺帽、复核、紧固螺栓......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在3个小组的娴熟作业下,一根根立柱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桥面构成了一道几何题,投射的阴影记录下两组平行线追赶的步伐。
  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不知何时响起了虫鸣,躲了一天的麻雀也终于出来舒活筋骨。西边的云朵不断变幻色彩,支柱的阴影短了又长。当被问及一般干到几点收工的时候,崔亮笑着说道:“干到黑得看不见的时候。”
  这样的“劳动竞赛”,贯穿于梅龙高铁建设全周期,而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更有一个个坚守的身影,他是“党员先上、以身作则”的党支部书记李卫刚,他是“稳中求变、降本增效”的物资部长高超,她是“敢挑重担、事事求精”的全能型女办公室副主任刘媛媛……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熠熠闪光,在粤东大地,汇聚成梅龙精品、中国电气化品牌的光芒。
  异乡之“客”,电化之“家”
  于“客都”而言,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名参建员工,都是实实在在的“客”。
  结合属地文化,梅龙项目部开展了“鲁人徙越、深人徙梅”“此心安处是吾乡”“客家盆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讲堂,为项目员工送上正宗的客家醋,大力开展“梅龙电化党旗红、湾区客都架飞虹”主题党日活动,并积极与深圳指挥部、站前单位联合开展“勇当火车头、先行作贡献”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文化人,帮助项目员工稳心态、激状态,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在一次次迁徙过程中,客家人形成了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而这样的精神,也成为了南征北战的电气化儿女的代名词。与客家文化融合,梅龙项目部形成了“兼容协作、均衡有序”的“和文化”。这份“和文化”,成为了项目部深化与站前、设计、监理、广铁集团各部室站段、劳务公司、材料供应商等单位之间协调联动的有力保障,更在为员工谋幸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节假日慰问、生日祝福、贴心的“反探亲”制度、“六·一”儿童节来自“千里之外”的礼物……项目部将解决员工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让奋斗异乡的“客”,感受电气化局“家”的温暖。
  融湾入海,铁路先行
  7月3日,随着首趟检测列车从龙川西站驶出,梅龙高铁全线联调联试正式启动。
  “开通倒计时!这条支撑梅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类似的新闻铺天盖地,而对于无数在广州、深圳“客居”打工的客家人来说,梅龙高铁,更是连通拼搏理想与心安之处的快速路。一位在广工作的记者老师专程赶回家乡做报道,他说,“今年春运,要做一期‘湾区客家孩子回家’的特别报道”。
  紧紧围绕“一区两城”战略定位,大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梅龙高铁,为梅州经济发展打通了交通要道,二公司,也为这热情包容的土地,送上名为“精品梅龙,通畅客都”的优质答卷! 杜含蕊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