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血诠释担当

—— 二公司员工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字数:1,376 2025年06月25日 企业文化
  “我是一名央企员工,今天非常荣幸能参加云浮的献血活动,也感受到了云浮的城市温度,非常感动。今后,我会继续履行无偿献血的义务,力所能及帮助更多人,同时也会动员更多同事加入无偿献血的爱心队伍,彰显央企担当。”
  近日,云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云浮市中心血站、云浮市红十字会举办无偿献血奉献奖颁奖典礼,二公司广湛项目部办公室副主任尹小飞被授予“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并接受云浮新闻联播栏目记者采访。
  十年热血的生命重量
  2014年6月25日,云南昆明,下班路上的尹小飞偶然路过献血车,看到“血库急需O型血”的告示,他鼓起勇气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献血。
  300毫升全血从血管缓缓流出,尹小飞暗暗想着,这也会是点燃生命希望的萤萤微光。
  从初次踏上献血车时紧握扶手、掌心沁出汗珠的那一刻,到护士温柔递上的一杯糖水,再到红色献血证上骄傲的印章,这一幕幕温馨场景,构成了他心中最温暖的记忆篇章,而这个简单的决定,成为他对自己的一个约定。
  十一年来,尹小飞的献血足迹遍布6个城市、11个献血点。珍藏的献血证上,记录着7次共计2600毫升的全血捐献,献血量相当于一名成年人全身总血量的65%。
  此外,他还进行了10次19个单位治疗量的成分血捐献。与全血捐献不同的是,成分血捐献需要通过专业的血液循环分离机采集血小板,过程颇为繁琐,耗时40至60分钟。他说:“虽然时间长一些,但能帮助更多人,我觉得很值得。”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真正让尹小飞感受到这份坚持意义的,是2014年一个普通的傍晚收到的一条短信:“您的血液已用于抢救患者。”
  那一刻,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别人的“超级英雄”。此后,他特意保存了17条来自血站的用血通知短信,每一条都像一封来自平行时空的感谢信,印证着他行动的价值。
  2022年12月,三乐铁路决战决胜四季度大干正酣,与此同时,一则新闻冲上海南本地榜热搜:血库告急!
  疫情阴霾下,尹小飞专程做好防护去献血点捐献血小板。“护士说,这时候来的都是真勇士”,尹小飞笑着回忆,“但我却总想着,生活中总有许多无奈,但献血是少数‘确定能帮到人’的事——扎一针,就可能救回一条命,就像之前很火的那首歌,‘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从热血青年到公益火种
  尹小飞身上最大的“乌龙”莫过于年龄。
  每次填表,出生年份上的“1982”总让人忍不住反复确认,在大家眼中,从行政外联到会务后勤再到摄影摄像行行皆是行家里手的“飞哥”,最多也就30出头,年龄与外表实在是严重不符!
  而每当大家有此疑问时,他总会骄傲地分享自己的“年轻小妙招”。
  为了保持献血资格,尹小飞始终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每周三次长跑或打球、非必要不熬夜、严格控油控糖。如今43岁的他,体检报告显示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关键指标甚至优于十年前。
  “每次看到献血证上的印章,就像收集生命的勋章。”尹小飞说,“我争取每年至少献血两次,直到不能再献为止。”对他而言,17次献血并不是终点。如今,他正筹备登记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开辟新的“献血征程”。
  不仅如此,尹小飞还带动了身边两位朋友加入献血队伍,他说,“我的目标是带动5人加入献血队伍,一起点燃善意之火。”
  当O型血继续在陌生人的血管里奔流的时候,属于普通人的“超级英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有人问他:“十年献血,图什么?”—— 或许答案就在那条自动发送的短信里,在某个家庭劫后余生的团圆饭里,在孩子还能继续长大的晨光里。杜含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