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列电客车缓缓驶出滨海新城站,在贯通福州主城区与滨海新城的钢铁脉络上平稳飞驰,这标志着福州滨海快线地铁项目正式开通运营。这条全长60余公里的“城市动脉”,凝结着城铁公司福州滨海快线项目部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这支承担全线接触网、环网和综合接地专业施工的队伍,以严管理、精组织、敢拼搏的精神,在闽都大地轨道交通建设领域镌刻下令人瞩目的印记。
项目部以管理创新为“破局钥匙”,锚定“高效建设样板”目标,通过机制重构、模式革新与数字赋能的方式,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聚焦部门协同壁垒,率先推行“大部制”管理创新,打破传统条块分割格局,整合组建综合管理、技术攻坚、安全生产三大核心团队,实现人员、技术、资源的“攥指成拳”。综合管理团队统筹物资调配与进度衔接,技术攻坚团队专攻施工难点,安全生产团队全程护航现场作业,三大团队高效联动,让管理指令从“层层传达”变为“直达一线”。
项目部始终将安全与质量视为工程建设不可逾越的“生命线”,以铁腕举措织密防护网络,全力守护项目建设平稳推进。项目建设期间,已累计精准识别并督促消除各类安全隐患400余处,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在质量把控环节,项目部以“精益求精”为标准,推行“首件示范+样板引路”双轨制度。每道工序开工前先打造“样板段”,经多方检验合格、确认工艺可行后,再组织全员学习并全面推广,确保后续施工“标准不走样、质量不打折”,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实现“零缺陷”目标。
项目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决心,锚定“高效推进”目标全速推进施工生产。采用“全站仪+RTK双种测量方式”,结合“基础大开挖工法”的组合工艺,双管齐下确保测量精度,提前完成基础基坑施工,为接触网基础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制定“夜间施工+分时段动态管控”方案,根据早晚高峰动态调整施工范围,避免交通拥堵。建立“日调度、周总结”攻坚机制,实时协调解决材料供应、人员调配、工序衔接等问题,优化施工方案。凭借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攻坚举措,项目部最终完成所有关键节点,为项目竣工运营筑牢坚实根基。
作为福建省首条智慧地铁线路,项目部以“科技为核、创新为魂”,将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施工全流程,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破解建设难题,为智慧地铁建设写下生动注脚。针对接触网施工精度要求高的难点,引入“接触网腕臂及吊弦计算系统”。该系统基于BIM模型与现场实测数据,自动模拟不同工况下腕臂受力状态与吊弦张力变化,精确计算吊弦长度、安装角度等关键参数,避免人工计算误差;施工人员根据系统生成的“参数清单”精准作业,不仅确保电力传输稳定性,更减少后期调试整改时间,接触网施工整体效率大幅提升。这些创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为福州滨海快线施工提质增效提供了“科技引擎”,构建起“施工智能化-运营可追溯-服务高品质”的智慧链条,更为后期地铁运营安全与服务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秋阳正好,微风轻拂闽江两岸。随着福州滨海快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条串联起主城与新城的钢铁动脉,不仅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版图的全新拓展,更凝结着集团公司建设者们无数个日夜的实干与创新。作为承载着福州发展梦想的“新引擎”,滨海快线将以安全、高效、智慧的姿态,串联起福州的“繁华烟火”与“蓬勃未来”,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闽都大地上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崔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