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年味何寻

字数:1,879 2025年10月31日 员工之窗
李 越
  在时光的悄然流转中,日渐成熟的我们,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心中悄然泛起一丝惆怅:那曾经浓郁得化不开的年味,究竟飘散向了何方?
  小时候,年味是从踏入腊月便开始积攒的殷切期待。那时的我们,掰着手指头细数日子,满心盼望着崭新的衣裳,盼望着甜蜜的糖果,更盼望着那一顿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彼时,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忙碌与喜悦之中。大人们忙着蒸年糕、炸丸子,空气中弥漫着食物诱人的芬芳;孩子们则在街巷间追逐打闹,手中紧握着几枚小鞭炮,不时炸响,清脆悦耳。这声响,不仅打破了冬日的寂静,更炸出了他们满心的欢喜。
  记得那时候,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母亲总是早早地起床,和面、揉面,准备蒸年糕。厨房里热气腾腾,蒸笼里飘出的糯米香让人垂涎欲滴。父亲则在院子里忙着杀鸡宰鱼,刀光闪烁间,一条条鲜活的鱼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我和姐姐则在一旁帮忙,虽然手脚笨拙,但那份参与感让我们觉得自己也是年味的一部分。
  夕那天,村子里更是热闹非凡。一大早,鞭炮声便此起彼伏,仿佛在宣告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了崭新的春联,红纸黑字,寓意着吉祥如意。母亲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与饭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父亲则在院子里挂起了大红灯笼,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鸡象征着吉祥如意,年糕则寓意着步步高升。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共饮,欢声笑语不断。饭后,父亲会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数额不大,但那份喜悦却无法用金钱衡量。接着,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我们奏响新年的乐章。
  而如今,当我们站在时光的这头回首往昔,年味似乎渐渐淡去。是因为外卖软件能随时送来各式佳肴,包括那象征团圆的四喜丸子,我们是否已不再需要为那一口家的味道熬夜守候在灶台前?还是在职场的会议室里,我们逐渐练就了“情绪钝感”,以至于开始用红包的金额来衡量祝福的深情厚谊?是岁月的磨砺,让我们的心不再如孩童般纯粹易感,从而对年味的感知也变得迟钝?
  或许,年味并非消失不见,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藏在了视频通话里奶奶突然凑近镜头的白发。奶奶满心欢喜,执意要展示她精心绣制的十字绣,嘴里念叨着:“这十字绣啊,我绣的是鸳鸯,就盼着你早点结婚。”不知镜头这边,我正偷偷截下她眼角笑出的褶皱。那一刻,我分明瞧见了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痕迹,深切地感受到了她对我无尽的牵挂。
  它,藏在了我们与家人短暂相聚的时光之中。平日里,大家为生活奔波劳碌,而过年时,一家人围坐一堂,细细品味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笑声里,夹杂着对彼此深深的关怀与牵挂。这温馨的一刻,难道不正是年味的延续吗?记得去年除夕,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看着春晚,聊着家常。母亲端来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父亲则在一旁讲述着他年轻时的趣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体会到了年味的真谛。
  年味,也藏在了我们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之中。即便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懵懂无知地参与其中,然而在贴春联、挂灯笼的过程中,依然能体会到传承的力量。那一抹抹耀眼的红色,承载着对新年最炽热的期盼,使我们在现代生活的匆忙中,依然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脉动。过年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我和父亲一起贴春联,父亲一边贴一边给我讲解春联的寓意。他说:“春联不仅是对新年的祝福,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年味的深厚底蕴。
  它还藏在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之中。长大成人的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肩负着更多的责任,怀揣着更多的梦想。此时的年味,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庆祝,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我们在新征程上重新出发的动力与希望。除夕夜,我站在窗前,看着远处的烟花绽放,心中满是感慨。我知道,新的一年里,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我也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年味便永远不会消失。
  这个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时代,年味虽不如往昔那般炽烈,却仍旧潜藏于我们的日常点滴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便能发现它的存在。无论是视频通话中奶奶的白发,还是与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馨时刻,抑或春联、挂灯笼的传统习俗,都是年味的延续。年味,是我们对家的眷恋,对亲情的珍视,对未来的期盼。
  年味,其实从未消失。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不同时代的人连接在一起。它始终在我们身边,只是换了一种形式,换了不同的人去体验。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眼中对年的期盼,看到老人们坚守的传统,我们就会明白,年味依然浓郁,它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团圆、幸福的永恒追求,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